宗教玄學/不神祕也不宗教 易經大師張禮棟帶你借卜習易

(記者林忠勳/專訪)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主持人李志華與林承志邀請到一位「跨界」來賓,前立法院高階參事、法學博士,也是熱心推廣易經的張禮棟。他從公務體系退休後,致力於將易經帶入大學講堂及企業培訓課程,希望讓更多人理解「易經」其實不只是抽籤問事,而是一門結合自然法則與人生哲學的「生活工具」。

易經不神秘:陰陽轉化、總結大自然規律
在節目中,張博士先打破大家對易經的「神秘印象」。他強調,易經的核心重點其實是「陰陽交互」與「大自然循環」。最早可追溯到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而衍生出的八卦,再到周文王、孔子等聖賢的補充與解讀,都在說明人與天地萬物如何和諧共處。
他形容:「易經就像座百貨公司,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都曾從這套哲學體系裡找到靈感。每個人只要抓對角度,都可以得到實際的啟示與助益。」
占卜不只求準不準
對於大家常問的「易經占卜到底準不準?」,張博士分享:「卜卦前,自己先要誠心,並且做好思考準備。」換句話說,易經占卜並非單純求籤詩的「吉兇」答案,而是一整套引導思維的流程。由於易經強調「吉凶悔吝、厲無咎」等條件式判斷,因此在解讀卦象時,也要客觀看待自己的處境與條件,最後才能做出較為穩健的決定。
最有趣的是,張博士表示不少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都學習易經,包含基督教、天主教、甚至伊斯蘭教的學員都認為占卜相當準確;原來,只要相信「大自然的能量」或「更高的存在」,卦象就能成為一面提醒與規畫的鏡子。
先占卜後學卦
有別於一般「先從六十四卦開始背」的刻板印象,張博士主張「借卜習易、借易修煉」。意即先在真實生活中占卜,帶著問題去查卦象和古文解說,就能快速且深刻地記住各卦意涵。「每次占卜,就相當於學到一卦。當你親身經驗它的準確度,再回頭研究背後的哲學,就更能融會貫通。」
易經就在你我身邊
其實易經不局限於問事、算命那麼單調,而是透過「陰陽運作」與「人生智慧」的交疊,協助我們面對感情、事業、健康等大小課題。
最後,張博士鼓勵大家:「易經真正要教我們的,是怎麼培養自強不息、順勢而為的態度。只要用心學習,面臨難題時,就能運用哲學與思辨的力量,讓自己在變動中依然穩健,獲得更正向的成長!」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