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玄學/農曆七月鬼門開不是恐懼 陳惠君:是尊重與感恩

宗教玄學/農曆七月鬼門開不是恐懼 陳惠君:是尊重與感恩 宗教玄學/農曆七月鬼門開不是恐懼 陳惠君:是尊重與感恩


(記者林忠勳/專訪)每逢農曆七月,社會上總瀰漫著一股既神秘又帶點恐懼的氛圍,不少人對俗稱「鬼月」心懷忌諱,不搬家、不結婚、不夜遊,各種說法縱橫,擔心諸事不宜,甚至對普渡或祭拜帶有害怕的心態。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的節目中,靈學老師陳惠君指出,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把農曆七月視為「孝親月」。這是一個回顧祖先恩澤、懷抱感恩心意的時刻,不是充滿禁忌的月份,更不是鬼魅纏身的象徵。

圖/靈學老師陳惠君(中)認為。七月普渡的核心精神是「尊重」,對天地自然、萬物之靈、祖先長輩的尊重,以及對不同生命存在的尊重。透過這份敬意,人心能夠獲得安定,也能展現善意與包容。(艾瑞克IN新聞團隊攝)

普渡是尊重而非畏懼

陳惠君老師開宗明義指出:「只要心態建立好、身體健康保持好,七月其實就是孝親月;並不是有祖先回來跟你討債、或者是好兄弟跟你討吃的,這是天地人之間共存互相尊重的道理。」

許多企業或家庭在農曆七月會舉辦普渡,常有人誤以為是因為「怕鬼不拜會出事」。事實上,普渡的核心精神是「尊重」,對天地自然、萬物之靈的尊重、對祖先長輩的尊重,以及對不同生命存在的尊重。透過這份敬意,人心能夠獲得安定,也能展現善意與包容。陳惠君強調,若是因為恐懼才進行祭拜,那只是徒增心中不安,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心偏差

談到農曆七月,許多人聯想到靈異故事或恐怖傳說。其實,真正可怕的往往不是外在的鬼神,而是人心中的「小人」與不安。當人心存愧疚、欺瞞或不正直,才會感到恐懼。陳惠君認為,如何平安過完農曆七月,正是要人們自我反省,調整心念。若能以誠懇待人、心懷善念,那麼這個月將成為淨化心靈的契機,而非恐懼的來源。

鬼月是修心養性的契機

從正向角度來看,農曆七月是一個「心靈調頻」的月份。這段時間,人們不妨放慢腳步,整理生活步調,思考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它是一個提醒我們重視親情、重視倫理的月份。將心態調整到感恩、寬容與包容,就能減少焦慮與疑懼,讓生活更加安定。

農曆七月並非忌諱重重,而是蘊含深厚文化意涵的月份。陳惠君認為應該翻轉「鬼月」的負面印象,從恐懼轉向正念,從害怕轉向尊重。「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以地府的概念來講的話,我們有拜祖先,我們有家人在呼喚祂們,這就是祖先們的通行證,在農曆七月鬼門開的時候,就能回到人間享用後世人準備的供品。」

善待每個人,讓鬼月更具意義

「如果發自內心參加普渡拜拜,除了能化解不安、增加祝福的能量,更能回饋給祖先或好兄弟,自己覺得心裡舒服就去做。相反的,如果心裡不覺得一定要參加普渡,只要心意過得去,沒做也無妨。」陳惠君提醒,每一年的七月都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如何對待自己與他人。若我們能在此時放下偏見,主動關懷身邊的人,並以寬容待人,那麼農曆七月將不再是禁忌,而是一個促使人心向善、社會和諧的契機。

陳惠君認為,農曆七月不應該是恐懼的代名詞,而是「孝親、尊重與正念」的月份。「當我們從尊重的心態出發,把這段時間當作重建善念與親情的機會,就能將原本被誤解的『鬼月』,轉化為充滿光明與溫暖的『孝親月』。」

更多引新聞報導
宗教玄學/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演謙法師:感受佛法智慧
宗教玄學/被騙2千萬沒被擊倒 陳惠君:從靈魂溝通看到轉機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Remember me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