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蘇巧慧衝新北?團結非喊喊就贏 父親光環兩面刃
(記者陳志仁/特稿)民進黨選對會建議徵召立委蘇巧慧角逐2026年新北市長,蘇巧慧隨即在臉書高調宣示「我不但自己要贏」,並預告將組織最強團隊助攻黨籍候選人;然而,蘇巧慧此次勝選的關鍵,不在網路聲量,更不在家世光環,而是能否化解黨內矛盾、凝聚基層力量,並走出「蘇貞昌女兒」的枷鎖。

政壇人士分析,蘇巧慧向來擅長行銷自己,從立法院質詢、社群經營到地方跑攤,形成「高曝光+強訊息」的政治風格,但愈發搶眼的舞台形象,也讓她同時背負「自視甚高」的評價;「但現實是,網路聲量與家世光環都不是保證票,蘇巧慧從來不缺『聲量』,缺的是基層對她的信任與敬重。」
而爭議更明顯的是,就是她與民進黨籍新北市議員李宇翔之間的互動;地方人士指出,蘇巧慧在林口、泰山、五股的活動,屢未通知李宇翔,這不只是政治禮貌問題,而是對地方組織合作的挑釁,認為這是一種「圈內人政治」,不僅忽略了23,558位支持李宇翔的選民,更讓人質疑她是否真有團結的意願。

地方人士質疑,「蘇巧慧想當市長,連同黨的議員都不屑通知,如何統御跨黨派?」認為「態度高傲、心胸狹窄」的蘇巧慧,若不能讓黨內的支持者感到被尊重,未來如何說服中間選民與藍營傾向的基層,願意跨越政治成見投給她?如何期待她能在市政路上團結不同支持者、交叉行政系統與全市民眾溝通?
地方人士更直言,這種「只交往看得起她的人」邏輯,不只讓人擔心未來她若當選市長,是否會將市政決策變成內圈利益分配,更凸顯她過度倚賴個人魅力與網路話術;而未真正面對政治現實—競選之路,不只是亮眼的舞台秀,還是深耕組織、把握每一份基層力量的耐力賽。
新北市不只是全台政黨爭霸的「兵家必爭之地」,更是人口逾400萬的超大直轄市,地方生態盤根錯節,黨內派系角力更是風起雲湧;蘇巧慧的「年輕、有創意」團隊固然能吸引選民目光,但也暴露「欠缺整合能力」的缺口,如同「只會打擊、不擅守備」的球隊,在輿論場上聲勢強勁,在地方政治卻頻掉分。
再者,蘇巧慧的家世背景始終是加分與扣分並存的雙面刃,她的父親蘇貞昌對台灣民主有顯著貢獻,新北市也曾是蘇系的政治版圖;但政治紅利早已用盡,人民對「政二代」的容忍度已下降,蘇巧慧若不能擺脫「蘇貞昌的女兒」這層標籤,恐怕難以爭取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選民信任。
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從未提名「無政務官或地方首長資歷」的人選直接挑戰新北市長,徵召蘇巧慧成為破例,無疑引來更多揣測;也難怪外界會質疑,民進黨此舉是否為蘇系保留新北地盤,將新北視為「禁臠」?無論黨中央動機如何,對新北市民而言,「是蘇貞昌的女兒」,從來不是選人的理由。
熟悉選舉事務的人說,民眾關注的不是「她能不能贏」,而是「她值得被信任嗎?」她能否擺脫對父親政治光環的依賴,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她能否放下網路操作的高空作業,真正走入市場菜攤中,親耳聽到民眾的不滿與需求?她能否擁抱不同派系、包容多元意見,而不是只選擇那些「看得起她」的支持者?
民進黨新北市長提名的政治效應,不僅攸關地方選情,更關乎黨的世代交替與派系平衡,蘇巧慧能否成為「團結者」而非「分裂者」,才是考驗這場選戰成敗的關鍵選民會用選票證明;「燈光很亮,但影子也很長;她能照亮新北嗎?還是只照亮自己?」只有放下傲氣、擁抱各方,才能贏得選戰與尊重,否則贏了聲量,也輸了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