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百岳/27歲猛男教練宋岡勳 五年攀上97座台灣高峰

勇闖百岳/27歲猛男教練宋岡勳 五年攀上97座台灣高峰 勇闖百岳/27歲猛男教練宋岡勳 五年攀上97座台灣高峰


(記者林忠勳/專訪)「從商學院走進山林,只花五年就把百岳清單爬到九十七座!」27歲體能教練宋岡勳(又稱摩根)在節目《艾瑞克IN新聞》中分享自己的登山歷程。他坦言,一路以來最想送給山友的話就是「敬畏山林、別逞英雄」,因為在高海拔稜線上,謙卑往往比勇氣更能保命。

圖/體能教練宋岡勳(中)談到自己花了5年,征服了台灣97座百岳,提醒山友隨時敬畏山林,山下必須做足了功課與準備。(艾瑞克IN新聞團隊攝)

宋岡勳大學主修商學,畢業後卻毅然回到北市大攻讀運動科學碩士,白天在健身房授課,假日則背包上山。他形容,從財報分析到解剖肌群,跨度看似巨大,真正的共通點其實是「了解並管理風險」。山徑上的每一步、課堂上的每一次示範,都同時鍛鍊了身體與意志;而經年累月的山行,也讓原本內向的他學會在營火旁與陌生隊友自在對話,視野與自信同步成長。

大小鬼湖冒險征途

談起最驚險的路線,宋岡勳第一個想到「大小鬼湖探勘線」。那是一條從高雄入山、台東出山的中央山脈深處路徑,七天行程幾乎看不到明顯路跡,倒木、峭壁、碎石坡接踵而至,隊伍必須靠離線地圖與羅盤判讀方向,遇到倒木就繞、遇到斷崖就拉繩劈路。「走的都是看起來像路卻不是路的地方」,他回憶當時體能與心理同時被推到極限,卻也因此體會到深山真正的靜謐與震撼。

親眼目睹山難意外

另一段刻骨銘心的經驗發生在中央尖山—台灣著名「三尖」之一。那回下山途中,宋岡勳目擊前方山友墜崖,親眼看著直升機吊掛救援,卻仍來不及挽回生命。「山難就在身旁發生的震撼,讓我深刻明白『生命極度渺小』的含義,也逼迫自己重新檢視每一次行前準備。」

正因深知山的殘酷,對體能訓練從不馬虎。宋岡勳建議新手先以三到五公里慢跑打底,每週循序加強,並在出發前以深蹲、硬舉增強下肢與核心,同時背負實際裝備爬樓梯,讓身體提前適應負重。「心肺與肌力是門檻,達標後再談戰術與風景,才不會在半山腰被抽光氣力。」

離線地圖不可少

裝備方面,宋岡勳把離線地圖視為保命符。軌跡下載、GPS定位與指南針功能缺一不可;加上結伴而行、適度分工,才能在無訊號的深山裡降低迷途與突發狀況風險。「不要只穿短褲就衝百岳,也別把隊友丟在後頭;山永遠比人強。」

後疫情時代,國人無法出國轉而投入山林,卻也讓山難新聞頻傳。宋岡勳觀察,許多意外往往與體能不足或裝備、知識缺口有關;他呼籲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山林安全教育,將基礎體能測驗、裝備清單與緊急應變納入例行課程,讓「敬畏」成為全民登山文化的一部分。

從郊山開始練習

對於剛踏出第一步的山友,宋岡勳建議從象山、金面山等捷運可及的小百岳暖身,再挑戰草嶺古道、硬漢嶺這類一日中級山。「循序漸進才能累積成功經驗,也比較不會在首戰就被山林『退貨』。」他也透露,未來將分享海外長程步道經驗,把台灣山友的足跡推向世界。

「在都市裡天大的事,進了山林都變得微不足道。」宋岡勳說,稜線上的日出提醒人們珍惜當下,山谷的風聲則教會他謙卑與專注。面對任何年齡、任何體能的登山夢想者,結語始終如一:「不要問能不能,先邁出第一步;裝備好、敬畏山、結伴行,就能一路走得遠、走得久,也走得安全。」

更多引新聞報導

台灣跑山獸/松羅湖美食廚師 登山界沉默的王牌-黃文辰

台灣跑山獸/被阿拉退貨的黃文辰 迦舒布魯二峰歷險記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Remember me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