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玄學/張慰慈以蔬食實踐佛法人生 料理是修行也是分享

(記者林忠勳/專訪)「當我們選擇蔬食時,不只是減少肉類,而是學習用一種更慈悲、更正念的方式來對待世界。」在最新一集《艾瑞克IN新聞》節目中,再度邀請知名作家張慰慈,暢談自己選擇蔬食的心路歷程。張慰慈表示,飲食並非僅是身體的補給,更是心靈的修行;透過這樣的飲食方式,她感受到與生命更深層的連結,也讓生活回歸簡單與安定。

蔬食是一種心靈修行
在節目中,張慰慈被問到為何會決心走向「佛法生活」?她表示,經歷事業的起伏後,逐漸將重心轉向身心健康,尤其皈依藏傳佛教的過程中,讓她更加體悟「慈悲」與「感恩」的重要,並自然地融入飲食選擇。「佛法教會我放下執著與慾望,而蔬食則是最實際的生活實踐。這份選擇,讓我不只照顧自己,也將善意擴及他人與環境。」
飲食日常的幸福感
張慰慈的飲食日常簡單卻充滿幸福。她習慣在早餐準備一碗溫熱的燕麥粥,搭配當季水果與堅果,補足營養也讓身體有安定能量。午餐常見的是多樣化的蔬菜便當,像是炒青江菜、豆腐佐香菇,既清爽又均衡;晚餐則偏向清淡,一碗南瓜濃湯或蔬菜湯搭配全穀飯,就能帶來溫暖與滿足。她強調:「蔬食不是犧牲,而是讓自己用更健康的方式好好善待身體。」
做菜就是一種正念
在節目中,她談到自己對料理的態度。對她而言,做菜不是繁複的技術挑戰,而是一場專注的過程。她喜歡邊切菜邊默念感恩,體會食材的自然風味。她說:「當我在廚房裡專注料理時,其實就是在修心。」例如她常煮的番茄羅勒義大利麵,只需幾樣簡單食材,就能呈現清新的風味;她也愛以香菇、芹菜與紅蘿蔔熬製蔬菜湯,讓家人朋友在分享時感受到暖意。
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張慰慈特別喜歡邀請朋友到家中,品嘗自己用心準備的蔬食料理。她不急於說服大家立即成為純素者,而是建議「先從減少肉開始,一週一日不吃肉」。朋友們常驚訝於蔬食的多變與美味,這些回饋讓她覺得喜悅倍增。她說:「分享這條路,不是壓力,而是一種快樂。」因為當身邊的人因飲食而變得更健康時,這份幸福也會自然回到自己身上。
以蔬食延伸正向能量
《無肉之歡》不只是一本書,更是一個推廣正向生活的媒介。張慰慈用自身的故事與料理方式告訴觀眾,蔬食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修行。當人們以正念和慈悲出發,能同時滋養身體與心靈,並帶動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她堅信,當每個人都願意從一餐開始改變,世界就會因此更加溫柔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