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2024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書展 以「#hashtag」連結文學新視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由臺灣文學館主辦、東海大學中文系協辦的「2024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書展」,日前於東海大學圖書館一樓正式揭幕,歷時近三個月,吸引眾多師生與文學愛好者參觀,並於12月31日圓滿落幕。臺灣文學金典獎為國內最重要文學獎之一,一直深受創作者、出版社及各界讀者關切與重視。入圍書展的舉辦目的為讓學校師生與大眾皆能藉以更理解並親近當代文學創作;此次由東海大學所規劃的校內展覽以「#hashtag」的概念為核心,創新性地呈現金典獎入圍書籍,讓當代文學在展覽設計中獲得更多解讀與互動的可能性。
圖/東海大學以「#hashtag」概念為核心,創新呈現金典獎入圍書籍,讓當代文學獲得更多解讀與互動。(東海大學提供)
概念化的文學閱讀
本次策展理念分為兩大部分:「本屆入圍書展」與「東海中文系師生歷屆入圍金典獎特展」。其中,本屆入圍書展借用社群網站中的「主題標籤」(#hashtag)系統,將30本入圍書籍進行概念化分類,並透過互動式展示,探索作品之間的相互連結,這一方式不僅啟發參觀者以多元視角重新理解文學作品,也呼應圖書館以「主題標目」(subject heading)來組織資訊的實務操作。
策展團隊以「#hashtag」為起點,為每本書設置標籤,進一步延伸出11組正反對應的詞彙,例如「真實性」對「虛構性」、「自然」對「人工」,在這些二元對立的概念之間,策展人精心設計具有詩意的中介詞,試圖揭示文學作品多層次的內在意涵,這些標籤不僅是分類工具,更是通往作品深層世界的線索,讓參觀者在展場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閱讀脈絡。
圖/東海中文系周芬伶教授及歷屆校友的金典獎入圍作品,包括《蘭花辭:物與詞的狂想》、《借你看看我的貓》等。(東海大學提供)
空間中的文學網絡
展場設計分為三大區域,各自對應不同的策展主題:
1. 本屆入圍書籍展區
本區為每本書設置獨立展示台,包含書籍封面與作者介紹,讓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作品的文本與設計特色。
2. 互動展示區
此區域以「#hashtag」為核心,透過繩索和顏色的標註,直觀呈現書籍之間的概念連結,建構出「網絡化」的文學世界。參觀者可延伸11組主題標籤的閱讀脈絡,並參與「詞組連結」活動,親自嘗試將書籍與標籤進行配對,感受文學在語境中的流動性與多樣性。
3. 東海中文系師生歷屆入圍金典獎特展
本區展出東海中文系周芬伶教授及歷屆校友的金典獎入圍作品,包括《蘭花辭:物與詞的狂想》、《借你看看我的貓》等。文字介紹與實體書籍並陳,展現中文系在文學創作上的累累成果,也讓東海元素融入書展的整體敘事中。
圖/此次展覽由東海中文系朱衣仙教授帶領中文系與建築系學生共同策劃,充分展現跨域教學與多元應用的實踐可能。(東海大學提供)
策展中的文學訓練
此次展覽由東海中文系朱衣仙教授帶領中文系學生楊懿與建築系學生邱永薫共同策劃,充分展現跨領域教學與多元應用的實踐可能性,從策展理念的構思到展場設計的落實,老師引導學生們將文學知識延展至視覺設計與空間構建,展現深厚的學術知識背景與創新能力。
此外,展覽也為下學期即將開設的「文學策展」課程提供寶貴的實務經驗參考,使東海中文系在文學教育上更能發揮多樣性與創新性。中文系主任高禎臨表示,文學與策展的結合,讓學生在文字創作之外,看到更多屬於當代的文學表達形式與創作意義的擴大。期待學生透過策展課程的學習,拓展中文系學生的文學視野與多元化的專業能力。
而這次書展以嶄新的形式,將金典獎書籍的價值傳遞至更多讀者之中,為參觀者提供不同感受與思考,期待未來推出更多創新的文學展覽與課程,共同推動文學與跨領域的對話與發展。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