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玄學/心越穩、路越明 陳惠君談因果、神佛與靈魂對話

宗教玄學/心越穩、路越明 陳惠君談因果、神佛與靈魂對話 宗教玄學/心越穩、路越明 陳惠君談因果、神佛與靈魂對話

(記者林忠勳/專訪)當你怕鬼、夢見親人、靈感又特別準的時候,心裡那些不敢問出口的疑惑,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通通攤開來談。節目中,再度邀請了靈學老師陳惠君(君君老師),從自己陪伴父親往生後的經驗出發,回應民眾對靈界最常見的提問,包括「第六感是不是天命」、「夢到親人是在託夢還是干擾」、「告別式上祖先上身到底是真是假」?對此,陳惠君提醒:「無形眾生不是用來恐嚇人的,而是希望人們要更認真地活在當下。」

圖/靈學老師陳惠君(中)表示,靈性敏感就像每個人本來都有直覺,只是敏感程度不同。她鼓勵有類似經驗的人,第一步不是害怕,而是先相信自己。(艾瑞克IN新聞團隊攝)

從看見爸爸靈魂開始

訪談一開始,陳惠君談起父親驟逝後,那段天天在天花板看見爸爸靈魂的日子。她對觀世音菩薩發願:「只要你能提供方法,我都願意去救爸爸。」靠著一關一關替父親做「解冤」、請神明帶領修行,陳惠君整整花了三年才真正放下遺憾。這段經歷,成了她投入靈性服務的起點,也讓陳惠君明白:「學習靈學的核心不是炫耀能力,而是陪家屬學會好好說再見,讓走的人安心,留下來的人不再被愧疚綁住。」

第六感很準,是詛咒還是禮物?

節目中,主持人替許多觀眾發問:「我第六感特別準,常常預感事情,甚至會夢見還沒發生的畫面,這樣算不正常嗎?」陳惠君說,靈性敏感就像感官比較靈,「每個人本來都有直覺,只是敏感程度不同。」她鼓勵有類似經驗的人,第一步不是害怕,而是先「相信自己」。當你覺得某個空間讓你發冷、頭皮發麻,那就是身體的警訊,「請允許自己轉身離開,而不是硬撐。」靈性不是用來嚇自己,而是一種提醒:「你尊重身體與內心的界線。」

我帶天命嗎?生活與靈性不必二選一

很多人一聽到「看得到、感覺得到」,就急著替自己下結論:「是不是帶天命?要不要改行去當通靈人?」節目裡,陳惠君用感情做比喻:「如果你心裡其實沒有意願,就算有神靈一直靠近,你也有權利說不;但如果心裡有一點期待,又擔心自己能力是否所及,那真正需要面對的,是自己的矛盾。」

她強調,就算真的有某種天賦,也不代表一定要放棄原本的人生。「靈性可以融入工作、家庭,變成你做決定時的一盞燈,而不是把你逼上另一條路的枷鎖。」陳惠君也談到關於「要不要接天命、會不會影響工作」的焦慮,以自己為例,她認為可以被安穩地接住。「你永遠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

怕鬼、託夢與祖靈上身

節目也整理了民眾最常見的靈學疑問,像是「夢到往生親人,是不是沒超渡好?」「告別式上親人突然「上身」哭著交代遺願,是真的祖先嗎?」對於這些問題,陳惠君並不急著下定論,而是提供一套溫柔的觀察方式。「看說話語氣是否像生前本人、交代的內容是否符合他生前最掛心的事,以及事後是否真的改善家族關係。

「如果一場所謂的『附身』,只留下恐懼與撕裂,那未必是祖先的本意。」至於怕鬼,她笑說:「會怕,代表你珍惜生命,知道自己還有好多事想做。」與其要求自己不害怕,不如把那些看不見的存在,先當成一種提醒。「提醒大家及時對家人、愛人或摯友,說出未說出口的愛,並好好照顧還存在的每一段關係。」

練習發問,也練習相信

從靈魂、天命、託夢到祖靈上身,陳惠君老師認為不是要給出唯一標準答案,而是陪每一個在人生路口徬徨的人,練習把心裡的問題說出來,也學會在心裡對自己說一句:「沒關係,我可以慢慢理解。」最後,陳惠君認為:「當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恐懼,願意相信自己感受到的,也願意尊重未知世界的界線時,那些關於靈界的故事,便不再只是獵奇與恐怖,而是幫我們把生命照亮的一束光。」

更多引新聞報導
宗教玄學/從塔羅解析靈魂執念 陳惠君與Ivan對談放下之道
宗教玄學/農曆七月鬼門關過後 陳惠君:下半年正念求平安

Login

Welcome! Login in to your account

Remember me Lost your password?

Lost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