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讓人老10歲 「眼神管理」成年輕人新焦慮!專業醫師揭除眼袋形成原因與解方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即使疫情已經過去,不少人仍習慣戴著口罩出門,看人的第一眼不再是整張臉,而是眼神是否明亮有神,「眼神管理」因此成了外貌印象的關鍵。光澤診所整形外科陳威臣醫師指出,近年門診中詢問「眼袋怎麼消」、「如何改善眼袋」的患者顯著增加,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眼袋不僅與年齡有關,長期生活習慣不良也會使眼下浮腫、鬆弛,甚至伴隨黑眼圈,看起來顯得疲憊、顯老,老化問題提早浮現。
年輕人也有眼袋? 壞習慣讓老化提早報到
以往總認為眼袋是中年後才會出現的困擾,但陳威臣醫師觀察,20至30歲年輕族群中,諮詢眼袋問題的比例逐年上升。這股「年輕化」趨勢,與現代人生活習慣與用眼模式改變有關,像是熬夜、重鹹飲食、睡眠不足,長期下來都會造成眼皮水腫與皮膚鬆弛,導致眼袋明顯;再加上長時間滑手機、盯螢幕,讓眼周肌肉疲乏、彈性降低,低頭姿勢更會壓迫眶內脂肪,這些都是加速眼袋早發的關鍵因素。
分清楚「真眼袋」與「假眼袋」 才能對症下藥
不少人照鏡子發現眼袋越來越明顯,卻搞不清到底是真眼袋還是假眼袋。陳威臣醫師進一步說明,倘若發現「早上醒來眼袋明顯,下午卻消失」,通常是水腫型假性眼袋,年輕人較常見,這類情況多與作息、飲食有關,屬於暫時性現象,建議調整生活作息、飲食清淡或睡前冰敷按摩促進循環,隔天往往就能改善。
反之,若眼袋長時間明顯且不隨時間變化消退,就屬於結構性真眼袋。這多見於30、40歲以上族群,因膠原蛋白流失與皮膚彈性下降,加上眼輪匝肌及眶膈膜鬆弛,導致脂肪滑出、眼袋形成。這類情況僅靠保養或遮瑕已難以改善,甚至常伴隨淚溝凹陷、蘋果肌下垂等問題,需由醫師針對結構性鬆弛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進行除眼袋手術。對於不想動刀,有可選擇電波拉提或玻尿酸填補淚溝等非手術療程,延遲老化。不過對於嚴重程度者而言,手術仍是比較能根本解決的方法。
傳統眼袋手術有盲點 醫師揭復發關鍵
過去眼袋手術多以「移除脂肪」為主,但陳威臣醫師指出,這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觀念。傳統手術雖能暫時讓眼袋變平,但忽略了眼袋下方的淚溝與蘋果肌凹陷,視覺上落差仍在,求美者往往誤以為手術沒做好。此外,僅移除脂肪並未解決根本鬆弛問題,眶內脂肪仍可能再度往前膨出,導致眼袋兩至三年後復發「捲土重來」。
此外,傳統眼袋外開手術還可能切斷眼輪匝肌,使肌肉肌肉張力下降,不僅臥蠶消失、還可能影響眼睛閉合、加劇乾眼,甚至造成眼瞼外翻,產生求美者不願見的併發症。
新一代技術強調重建、保留、轉位 持久除眼袋
面對傳統手術的限制,新一代除眼袋技術近年已從「移除」轉為「重建、保留與轉位」的概念。陳威臣醫師指出,現代手術強調結構重建與肌肉保留,會將多餘脂肪轉位補到淚溝與蘋果肌,消除「一凸一凹」的落差;再針對肌肉鬆弛進行重建,恢復張力,降低外翻風險。同時透過韌帶鬆解與眶隔膜重建,讓脂肪自然分布,視覺更柔和且效果更穩定。
陳威臣醫師強調,「處理眼袋不能只靠加厚擋土牆般暫時『圍堵』,長期仍可能『潰堤』復發,而要像『水力工程』般從根本改善。」現行的整合性眼周年輕化的技術(如「5D亮睛術」),可同時解決結構性問題與預防復發,搭配複合式治療(如超級煥顏術),可恢復皮膚彈性與光澤。眼袋手術的關鍵在於術前精準診斷,根據「鬆弛程度、肌肉張力與淚溝深度」客製化治療方案,才能兼顧美觀與自然。
追求美麗 安全與自然並重
無論選擇手術或非手術療程,相對重要的是選擇合格醫師與合法診所。最後陳威臣醫師提醒,求美者在療程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彼此對美感與治療方向的期待,透過良好溝通與信任,才能讓療程結果更自然安心。
挑選醫美診所時,醫療安全應為首要,而非價格考量為主。診所需具備合法執照、麻醉系統、無菌手術環境及完善的術後照護。以除眼袋手術為例,多數情況採局部麻醉,但若需靜脈麻醉,必須由麻醉專科醫師全程監控,確保過程相對安全。選擇具品牌信譽與完整追蹤機制診所,也能確保術後照顧與回診品質,讓消除眼袋的過程更安心。
療程效果因人而異,並非保證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效果;
 有關適應症、禁忌症等副作用等問題,療程前務必親自諮詢醫師,由醫師為專業說明和診斷

陳威臣醫師學經歷:
 •光澤診所整形外科醫師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