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淬鍊/女壘界的張惠妹+吉特 10年全勤楊依婷的實獻壘球

(記者林忠勳/專訪)企業女子壘球聯賽今年邁入第十年,《艾瑞克IN新聞》體育頻道全新企劃的『實獻』所有願望的『企業女壘週報』節目,特別邀請到被譽為壘球『依姊』的兆基穿山甲看板球星楊依婷,暢談企壘10年的心路歷程。

依姐從南投埔里國中出發、跌撞成長、蛻變為台灣女壘界中生代的標幟人物。楊依婷不僅是球隊的奪冠核心、更是教練眼中的榜樣,學妹眼中仰望的未來。而在主持人、體育主播楊博智口中,她既是國內壘壇的「張惠妹」,也是讓人敬佩的「台灣女壘版的Derek Jeter」。
啟蒙,逃離台中開始的人生轉彎
誰能想到,一段與母親的拉鋸戰,成了壘球人生的開端?
「我媽希望我去台中念書當老師,但我那時根本不知道台中在哪裡,也不想離家。」為了留在埔里,楊依婷選擇了剛成立的埔里國中體育班。她說,當時只知道自己擲球很遠,以為進去的任務就是「每天一直丟球」。直到第一天報到,她才發現:「這不是擲遠班,是壘球隊啊!」
這份「誤打誤撞」的開始,卻意外打開了她壘球世界的大門,也讓她遇上啟蒙恩師—張家興老師(現任壘球協會秘書長)。她笑說,「我本來是巧固球出身,沒想到丟得遠就被找來打壘球。」
十年不離不棄 從擔憂未來的下一季到十年實獻所有願望的賽季
十年,對於職業聯盟來說,是一種堅持;對運動員來說,則是一段不斷試煉的旅程。
「前三年真的都會想,這聯賽還有下一年嗎?」楊依婷坦言,企聯最初幾屆並不穩定,經費與資源總是未知數,「那時候每打完一季,心裡都有點空,擔心明年會不會沒了。」
但也正因如此,當企聯熬過三年、五年,直到今天邁入第十年,楊依婷不禁感慨:「現在是開打前會期待,而不是懷疑了。這種安心,是這十年最大最珍貴的改變。」
掙扎,打球該不該繼續?
父親離世與家庭壓力間的選擇,張家興老師的一句話讓她留下來
談到人生低谷,她毫不掩飾地回憶父親離世的那段時期。「那時候真的很想放棄,一度覺得自己應該出去賺錢撐起家裡。」她說,身為長姐,那種責任感壓得她喘不過氣。
「我哭著跟張老師說,我不想打球了。」那時的她,幾乎已準備放棄選手身分,去打工謀生。但張家興老師只說了一句話:「就算出去工作,也未必比妳繼續打球拿代表隊獎金來得穩定。而且這是妳熱愛的事。」
這句話成了她走過低潮的關鍵。如今回想起來,她眼中滿是感謝:「如果當初沒有那句話,我現在可能完全不在這個圈子裡了。」
轉變,從選手到教練,把壘球變成一輩子的志業
如今的楊依婷,已經不只是球員,她也是教練。
「以前覺得教練好兇,現在自己當了教練,才懂當初老師的苦心。」她笑說,從當年看到老師就冒冷汗,到現在變成老師口中的「傳承者」,角色轉變也讓她更深刻理解運動教育的重要性。
她現在能夠淡定地帶領學妹出征、面對比賽,更能在關鍵時刻幫她們解開心理壓力。「就像我當年首次代表台灣在委內瑞拉比賽時,第一次代跑竟然當機沒有動,教練大喊『跑啊!』,才把我喚醒。」
那場比賽,至今仍是她心中最深刻的震撼教育。也因此她在運動心理學課程中大開眼界,從中找到突破自己的方法。
記憶,青春的刻痕
十年來最難忘的時刻是什麼?你以為會是一支逆轉全壘打?楊依婷卻選擇了「當機」的瞬間,與心裡的聲音對話。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擊出再見全壘打,而是第一次代表國家出賽,居然因為緊張整個人停在壘間動不了。那種沒聲音的空白,讓我至今難忘。」
楊依婷坦言:「當然酸民我也遇過,尤其以前社群沒那麼普及時,聽到現場觀眾罵真的很刺耳。但現在回頭看,當年那些讓人刺痛的留言與失誤,反而成了淬鍊的火焰。」
未來,台灣女壘的希望
「十年說長不長,但也不是靠運氣走得來的。」依婷最後說,這一路走來的每一場球、每一滴汗,都是用青春換來的。
楊依婷也提到:「如果沒有企聯,我可能不會當教練,甚至不會待在體育圈。」這句話聽來平凡,卻藏著數不清的抉擇與堅持。
如今,這位曾在國中時只是「丟得遠的小孩」,已然成為企業女壘的精神象徵。十年如一,楊依婷用行動證明:夢想不需要一開始就清楚,只要不放棄,每一步都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
更多引新聞報導